核心技术

当前位置:主页 > 核心技术 >

关于我们

中水回用技术

时间:2018-02-26 17:37
系统简介:
“中水”起名于日本,“中水”的定义有多种解释,在污水工程方面称为“再生水”,工厂方面称为“回用水”; 通常人们把自来水叫做“上水”,把污水叫做“下水”,而再生水的水质介于上水和下水之间,故名“中水”。
应用范围:
适用于以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达标排放的水为水源,经过回用处理后,作为下列范围的用水:
①地下水回补用水:补充地下水水源补给、防止海水倒灌、防止地面沉降等;
②工业用水:冷却用水、洗涤用水、锅炉用水、工艺与产品用水等;
③农业用水:农田灌溉、造林育苗、农、牧场、水产养殖用水等;
④城市用水:园林绿化、冲厕、街道清扫、车辆冲洗、建筑施工、消防用水等;
⑤景观环境用水:娱乐性景观环境用水、娱乐性景观河道、景观湖泊及水景、人工湿地等。
 
行业标准:
根据再生水回用的用途,分为五大类,即:
①地下水回补用水选择性标准;《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02)、美国EPA《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等;
②工业用水选择性标准;《工业锅炉水质标准》(GBl576—2001)《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02)、美国EPA《生活饮用水水 质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等;
③农业用水选择性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02)、美国EPA《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等;
④城市用水选择性标准;《建筑中水设计 规范》(GB50336-2002)、美国EPA《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 (GB/T18920-2002)、《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 25.1-89)等;
⑤景观环境用水选择性标准:《城市污 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再生水回用于景观水体标准》 (CJ/T95-2000)、《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02)等。
一、中水回用处理
建设部《城市中水设施管理暂行办法》中将中水定义为:部分生活优质杂排水经处理净化后达到《生活杂用水水指标》(CJ25.1-89),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中水其实就是再生水,水质介于上水和下水之间,故名“中水”。中水虽然不能饮用,但它可以用于一些对水质要求不高的场合。中水回用的对象分市政杂用水、生活杂用水和工业用户。
中水因用途不同有三种处理方式:
1.一种是将其处理到饮用水的标准而直接回用到日常生活中,即实现水资源直接循环利用,这种处理方式适用于水资源极度缺乏的地区,但投资高,工艺复杂;
2.另一种是将其处理到非饮用水的标准,主要用于不与人体直接接触的用水,如便器的冲洗,地面、汽车清洗,绿化浇洒,消防,工业普通用水等,这是通常的中水处理方式。
3.工业上可以利用中水回用技术将达到外排标准的工业污水进行再处理,一般会加上混床等设备使其达到软化水水平,可以进行工业循环再利用,达到节约资本,保护环境的目的。
中水回用处理方法:
按目前已被采用的方法大致可分为 4 类:
( 1 )生物处理法
   利用水中微生物的吸附、氧化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包括好氧和厌氧微生物处理,一般以好氧处理较多。
( 2 )物理化学处理法
   以混凝沉淀(气浮)技术及活性炭吸附相结合为基本方式,与传统的二级处理相比,提高了水质,但运行费用较高。
( 3 )膜分离技术
   采用超滤(微滤)或反渗透膜处理,其优点是 SS 去除率很高,占地面积与传统的二级处理相比,减少了很多。
( 4 )生物处理法和膜分离技术结合
   中水回用新技术膜生物反应器(MBR),具有出水水质稳定,运行成本低,操作简单、维护方便等特点,出水水质完全符合国家中水回用标准。
二、典型的中水回用工艺流程:
1.常规膜处理技术

2.集成膜处理技术
 
 
对于淡水资源缺乏,城市供水严重不足的缺水地区,采用中水技术既能节约水源,又能使污水无害化,是防治水污染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目前及将来长时间内重点推广的新技术、新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