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要闻
当前位置:主页 > 动态要闻 > 行业动态 >
关于我们
碳中和背景之下,生物质发电将缺席,谁该为此担责?
时间:2020-10-30 16:19
随着“2030年碳排放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以及“十四五”能源规划出台在即,可以预见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将会越来越重要,其发电比例很可能一举超越煤电,成为电力供应的主力军。
碳中和目标,生物质发电将缺席
十四五期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将达到14亿千瓦,占比近50%。风电和光伏都提出了宏伟目标:光伏十四五装机将达到400GW,400余家风电企业更是在北京联合发布"风能北京宣言",提出30年装机30亿千瓦的目标。
相对于风电和光伏针对碳中和目标展示出的宏伟蓝图,生物质发电似乎显得非常的尴尬。在风电和光伏装机迅速扩张的同时,我国的生物质发电却不温不火,十三五期间的装机量连风电和光伏的零头都不到。
更让业内人士感到失望的是,决策机构接连发文明确提出控制生物质能发电总量,鼓励生物质能利用走非电路线。不得不承认,生物质发电将在我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中缺席,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多重优势,绿色电力名符其实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每年产生约7亿吨的秸秆,按照能量折合约3.8亿多吨标准煤。如果这些资源用来发电,可以建设2000多个15MW的生物质电厂,完全可以替换掉我国十分之一的煤电。
生物质电厂焚烧农林废弃物排放的气体主要是碳化物和氮化物,而非硫化物,本身就是大自然和空气中的成分,因此和风电、光伏一样,生物质发电也是绿色电力,其完全可以在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占有一席之地。
随着煤电去产能,我国许多地区工业用能和居民供热出现了供能空白,以热电联产为主要模式的生物质发电具备天然的填补优势。其经济性远超天燃气发电,其稳定性更是风电和光伏无法可比,对电网友好性可媲美煤电。
生物质发电沦落,谁该为此担责
当前我国农林生物质发电的装机刚刚突破1300万千瓦,这与之前制定的2020实现3000万千万的目标相差太远。造成这一现象的重大原因并非是产业不行,而是我国决策机构针对生物质发电政策的不稳定造成的。
尽管农林生物质发电存在诸多问题,但是却是生物质能利用领域中唯一已经实现完整产业化的产业。其对改善城乡环境、惠农补农、降低碳排放要比风电和光伏来得更实际,这一切老百姓可以切身的感受到。
不过令人痛心的是,在风电和光伏都提出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宏伟蓝图时,我国的生物质发电却出现了发电和非电路线之争。为打压生物质发电,相关方明举暗报,穷尽各种手段,不惜以毁掉整个生物质发电产业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生物质能领域的内斗,导致决策机构在制定政策上的混乱,出台的文件旨在维护生物质发电健康发展,实质内容却造成全产业链恐慌,这严重削弱了生物质发电为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的积极意义。